焊接球節點模型展出
在鋼結構博物館中,陳列著很多不同種類的鋼結構模型。由鋼制空心球或管與鋼管焊接而成,跨距大、強度大、重量輕、造型美觀,無需支撐等,廣泛用于各種體育場館、酒店、娛樂館等場所。專家們深入研究國內外資料,并與國內實際施工相結合,克服各種傳統思想,冒著“白專帽子”的風險,終于在1965年,研制成功焊接空心球節點,并應用于天津市科委禮堂屋蓋上。一經出世,便獲得“網架先驅”等稱號。此后,這一科技成果被廣泛運用于數千座工程中,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曾在1990年北京舉行的亞運會體育場館屋蓋中,就有90%以上的焊接球節點。
目前,國內常用的網架節點有數十種,如:焊接球節點、螺栓球節點、焊接鋼板節點等。隨著新型焊接球節點的廣泛應用,相應研究及技術也在跟進發展。對復雜空間巨型焊接空心球節點的受力性能研究、基于累積損傷理論的焊接球節點結構疲勞壽命估算、對焊接球焊接質量檢測技術標準的研究等項目,都在為焊接球節點的使用安全性提供更可靠的保障。各類研究成果的相繼出現,以及技術進步,都在促使焊接球節點不斷改良,并得以更好地推廣應用。
除了在工程項目中的使用,現在焊接球節點也被廣泛用于更多工程中,在眾多節點構造中,性能也各存差異。
編輯:P